献礼建党百年ldquo天地杯r
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191204/7662464.html “天地杯”优秀作品展示 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 指导老师:陈云轶 指导老师:喻婕 指导老师:田蕾 指导老师:陈宏祥 涅槃青史阅鬓华 图腾蛟龙展华光 武汉外国语学校 王奕舒 那片土地浸泡于赤炎与绝望,那颗红星闪烁着智慧与光芒,那个名字蹁跹着希冀与向往。那是中华,走过春秋风云,大唐无双;踱过魏晋风流,晚清彷徨。繁华锦绣下是絮语的低响:一纸荒唐,《南京条约》勾勒着百年的悲伤;一声炮响,黑土地上响彻着不堪的绝望,但南湖船上的那场密谈,点染隐晦下的第一点星光;长征脚下的路途平坦,转变着革命道路上的豁然开朗。 那是历史的长明灯,带着党的歌谣走来,携着党的章程立定,念着党的使命昂首。纵使暗夜茫茫,依旧凌霜挺立于战火飞扬,傲然自视于大国泱泱。青史阅鬓华,已是吾辈职责展华光。 “南瓜汤,味好香。”将目光投至于青树葱郁的井冈山间,壮阔歌唱响彻云霄。国际势力封锁,国内形势无措。在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里,形势危急时余粮甚至撑不过一周。山高水深,路远马亡。质朴的歌是前行的脊梁,简短的音是奋斗的臂膀。品味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佩戴的是那一份责任万丈。护一方山河无恙,这是内心的信念,更是乐观的外化。 余粮不足又何妨?纵使天寒地冻,依旧昂首高歌,独舞于汹涌澎湃。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将视线转向泛黄的三级八规,在历史的沉淀里浸透着百姓的信赖。“白军来了鸡犬不宁,红军来了鸡犬不吠”,真诚的赞扬背后是坚定的遵守。红军坚持不扰百姓,换得百姓初心相待,胜似亲人;“有借有还,损害即赔”等简短的标语,呼啸着官民一体的齐心;“听党指挥,听党行事”,从外化的遵守到内心的遵从,高歌着无穷凝聚的力量……麦长锡提笔长叹,“总有人心有火炬,能彼此看见。”国梁少年昂扬,守纪律,展华光。 “那是中华,是我的热血一腔,我的豪情万丈,我眸中缱绻着的旖旎曦光。”他们来自北方极凉,他们来自江南小巷,但炮响三声,他们拖去长袍马褂,提起吴钩越甲,对着洋枪敌炮守住最后一份国土。民族英雄杨靖宇用单薄身躯抵抗大炮轰击,枯草喂养的躯体闪烁精神之光;青年枭雄吉鸿昌,用中国人的铮铮血骨,展示民族力量;飒爽女兵赵一曼,面对严刑毫不松口,肆意吞噬的伤痛,抵不住灵魂的红妆……一身英雄骨葬山河,一点热血灼热魂魄。至高无上的爱国热情激励着彼此蚍蜉撼树的坚守,铸就了不可磨灭的胜利。他们并不相识,瑟缩于一隅偏安。但双手只肩以许国运,有无姓名都值得铭记。 斟过文人风骨,捧过饮冰难凉。党的长明灯让历史黑伞下的我们屈光而行。“你真正的凯旋是不但破坏你的凯旋门”。吾辈时代少年应接过时代重任,赓续乐观之精神,专研之风气,纪律之规范,爱国之深情。钳工夏立参与无线卫星的装拆工作,在0.的毫米刀剑上舞蹈;人民教师张桂梅30年来改变山村女孩的命运,“我的希望是党与国家”,耕耘华坪女高思绪涛涛;普通党员申纪兰扎根偏远村庄终得荒村枝繁叶茂……现实如山,亘古的历史延展出群体的伟力,着眼于群众力量,是长明灯下的正确选择。 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吾辈少年兴,生于华夏,葳蕤时代,只愿将碧血化为剑气。护得华夏海宴河清,岳岳荤荤,意气轩昂。 点评 本文回望历史,以传唱百年的革命歌谣、口号、标语为纵深,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抒写了由材料而生的思考与感悟。井冈山的歌谣,体现出昂首高歌的革命乐观主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标语,彰显着军民血脉相连的根基;杨靖宇、赵一曼等革命英烈奋起抗争的场景,则展现了华夏儿女的责任与担当。作者选取的三个不同层面极具代表性,又联系当代青年的现实,表达出接过时代重任,赓续乐观之精神,专研之风气,纪律之规范,爱国之深情的心愿。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文采斐然。 ——陈云轶 情之所起一往而深 武汉外国语学校 丁语阳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将爱国之情视为至死的浪漫与深情。此情既有“沧桑不掩英雄气,犹记当年诛寇时”的英雄气慨,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意志,更有“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荡气回肠。 爱国之情起于“小家之义”。无数爱国志士舍小家为大家,却小义择大义:林觉民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一封《与妻书》,感人至深;赵一曼为革命捐躯,两封诫子之书,潸然泪下;毛泽东在得知儿子战死沙场后仍坚持思考新中国的强国之道,肃然起敬。“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儿女私情本人之常情,能放下儿女私情而扛起国家之重任的民族英雄,又怎能不令人钦佩?“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正是这样一群舍小家的民族英雄的浴血奋斗,才会造就如今各小家都幸福安好的和平盛世。 爱国之情亦起于“国育之恩”。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作为唯一一位第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几十年来,一直为广大妇女和农民维护权益,争取同工同酬,完善联产承包;抗疫英雄张定宇,身患绝症,仍在国家支持下对所有预上市新药开展系统缜密的试验确证,为疫情阻击战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中国各科研项目配合下,研发出超级杂交水稻,彻底解决了我国粮食短缺问题,成就“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壮丽景象。国家对每个公民都有哺育之恩,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成就了每个中国公民浓烈的爱国之情。 爱国之情由此起,于吾辈少年之身,不为所终,一往而深。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革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少年应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看春风不喜、夏蝉不躁、秋木不悲、冬雪不惧,他们看不公不允敢面对,看家国大义敢承担。七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吾辈少年虽不及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气,但也有“少年之志当拿云”的坚定理想。余光中先生曾写过:“我们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旧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身处于和平年代,吾辈少年定将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心中牢筑爱国之情,在复兴中华的路上不懈奋斗! 点评 谁说革命者不深情,谁说爱国情怀不浪漫?在小作者的笔下,一位位先烈鲜活起来,一句句誓言铿锵起来,簇拥着“爱国之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浪漫与深情。先烈们怀“小家之义”,志士们报“国育之恩”,吾辈少年感其情,彰其义,摆脱身上的冷气,在文中一脉相贯,如从未割裂的爱国之情。复兴路上山水迢远,此等青年弦歌不辍,文以载道,此文不虚。 ——喻婕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武汉外国语学校 汪函宇 在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年,中国历史翻开了近代史的篇章。在多年的峥嵘岁月中,中华儿女经历了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也经历了筚路蓝缕,开放创新。不平凡的年代注定会造就不平凡的名字,每当我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多少先烈的名字在我们眼前亮了起来。 亮起来了,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最为人们所铭记的那一个。年,腐败王朝的统治危如累卵,即将倾覆。然而革命党人的一次次努力奋起却总以失败告终。秋瑾、徐锡麟、唐才常、邹容……他们都已用自己的生命给予封建统治沉重一击。谁也不知还要多少人的牺牲才能换来胜利。4月,广州,夜半,号角声响起,你身先士卒,在一百多个同伴的陪同下杀奔总督衙门。这是又一次赌局,赌上的是多少热血青年的生命与多少个本应幸福的家庭。起义终究失败了,你不幸被俘。面对总督张鸣歧的劝降,你不屑一顾,慷慨陈词。早在起义之前,抱定必死无疑之心的你,将那篇为后世所传颂的《与妻书》塞入家门。即使走上刑场,面对屠刀,你只顾大笑,无畏地死去,谱写出一曲最辉煌悲壮的生命之歌。 亮起来了,杨根思,抗美援朝战场上仅有的两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当全国人民走出内战的阴影,在和平之中积极生产,迎接美好生活时,你却来到寒冷的鸭绿江的那边。在部队服役多年,你早已有了“爆破王”的威名。而这一次,“爆破王”却将自己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在战局危急、弹尽粮绝之时,你选择扛起最后的炸药包,奋不顾身扑向敌人。敌人灰飞烟灭,而“爆破王”英魂永存,你配得上特级英雄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耀。 亮起来了,王进喜。“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你的“铁人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的祖国成功粉碎了外国势力用石油扼住我们咽喉的企图。在朔风呼啸、条件恶劣的大庆,你率领着伟大的石油工人团队,不断攻坚克难,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你有着不亚于战斗英雄的超人勇气,带着严重腿伤跳入失控井喷的油井,用“铁人”的信念驯服了桀骜的大自然。铁人,铁人,你的名字与精神终将永垂不朽! 亮起来了,每一个为祖国进步与自由奉献自我的人们。英雄的存在,让红色基因永远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当我们深情抚摸纪念碑上那一行行、一列列时,无数有名、无名的英魂都走下石碑,亮了,亮了,在每个人的心中亮起来了。 点评 作者以排比结构条分缕析地介绍了不同时代的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谱写出可歌可泣、动人心弦的革命英雄谱,颂扬了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文章阐述了革命信念造就不平凡的人生的伟大影响力,联系实际提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作者引用事例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既有真实感,又有感染力。 ——田蕾 在起义门等你 武汉外国语学校 杨紫彤 撩开一层薄雾,我轻踏着青灰的石砖,端详着眼前这座历经百年风出雨打,战火焚烧,鲜血浇洗礼的起义门。 眼前的起义门,依旧秉持着作为护城门的厚重威严,高大威武的城楼矗立着已全然掩盖了百年前被战火践踏过的痕迹,只留下西角的一隅破败的城墙作为警醒世人的一面铜镜。顺着台阶踏上城楼,朱红的阁楼旁,架着几部冰冷的炮台。当初革命起义军为推翻封建政府在此地打响了第一枪。英勇的起义军是如何突破重重防线,又是如何在这炮台之后激烈的与敌军交战的呢?细细品读着石碑上深深篆刻着的那些迎着枪林弹雨,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革命先烈事迹。是他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一百年的光阴能化焦土为绿荫缭绕的花园,能把隐匿一角的小村庄建设成车水马龙的城市,亦能掩埋过去的种种,抚平战争所带来的创痕,随春风飘来新的生机活力。聆听过第一声为自由民主觉醒的枪声的起义门,浸染过为救国、为救民舍生取义烈士鲜血的起义门,如今就沉睡在此,这里草木青青,杨柳新新。 庚子鼠年,这个在孩童的欢笑、市井的喧闹中沉睡了百年之久的起义门,再一次重写英雄的篇章。 新冠疫情肆虐之际,身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取代了百年前短发短褂的起义军,为了保护人民,与病毒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穿透病毒的每一颗子弹,都凝结了无数的付出,因对人民的责任与大爱而威力无边。正是医护者敢舍、敢进、敢拼,挽救病患绝望,让疫情态势从严峻到可控。 与辛亥革命战争不同,这场疫情控制战的胜利,同样离不开在后方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从驰骋于高速公路上的负责运送物资的货车司机,到每天接送医护者上下班的的士司机,负责报告社区发热人员、控制人员流动的社区志愿者,“后盾”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稳住紧张时期居民们的心,为前线工作者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全民一心,万众合力,打了一场漂亮的疫情控制战! 如今,起义门正值春季,花开遍地,绿树成荫。我沿着种满银杏的街道两岸行走,看着立在街道一侧的文化墙。墙上刻了张之洞都督与北洋军舰队的雕刻画,刻了起义者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起义场面,刻了武汉大学与“惟楚有才”四个大字。“惟楚有才”,有的不仅是百年前敢为自由、为民族国家的英雄志士,还有百年后敢为人民不辞辛劳、勇担责任的医护者、志愿者。 这座英雄的城市,还会继续守住英雄的魂魄,书写英雄的篇章。 点评 文章的亮眼之处,在于能够穿越百年历史,结合当下现实来阐释“起义”精神。抛弃了对历史的浅层简单化的叙述,以对比的手法写出百年前起义的壮烈和后世民众的幸福、疫情肆虐中无数平凡人的敢舍敢拼的“战斗”和现在的安定繁华,用两个“春天”的生机勃勃,揭示了奋不顾身、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百年起义精神,点亮了英雄的名字,照亮了青年的理想。 ——田蕾 三军过后尽开颜 ——重读毛主席诗词有感 武汉外国语学校 段无极 在革命年代,毛主席以他那勃勃的雄心,深远的见识,写下豪迈大气的诗句。他的诗词,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同时还洋溢着深邃的哲理光辉。今日重读,又给了我新的体会、指引与方向: “我要永远乐观,做一个志在天下,并为之分秒必争地奋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且对自己所能创造的价值有着自信的时代青年。” 中流击水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身处正值百年一遇之大动乱的中国,毛泽东仍保持着自信,誓要在江深水急之处击水拼搏。这片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已给出了答案: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们!当时那批书生意气的青年们,怀揣着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心态,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决绝地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中国人于是一步步走出愚昧,中国终于站了起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年使命就此完结。现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今非昔比的强大,却仍然有诸多挑战等待着我们: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国际上环境动荡,而中国走着前无古人的道路,正被全世界注视着,要得到世界的认可尚需时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学习毛主席那一代革命前辈们对国家前程乐观积极的态度,以“一定能胜利”的决心沉着应对,并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其中。 为解决发展问题,我们的国家正渴求人才,正需要青年们的力量。青年就是主宰国家命运的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要求青年有开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想认识,不是只拘泥于课本,受限于课堂,要真正学到自身受用,时代需要的本事,拥有像生在革命年代的青年们一样,将自己努力地方向与国家发展前途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人生易老 “人生易老天难老啊!”又是重阳节,望着战地芬芳的黄花,被批评而离开红四军部队,同时还身患疟疾的毛泽东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然而,在这一片萧瑟的秋天,重病的他想到的不是“老病有孤舟”,也没有“凭轩涕泗流”,反而看到了“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阔。挨批、染病,他却乐观地将这当做是深入农村、领导土地革命工作的机会。既然天难老、而人生易老,那便将我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我想这也许就是主席的心中所想吧! 昔日魏武扬鞭、壮心不已,所以老骥虽伏枥,志尚在千里;袁隆平将一生奉献给为人类消灭饥饿的伟大事业,所以无论是遇到冤枉委屈,还是艰辛坎坷,始终全身心地投入研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们畏惧时间、害怕衰老、恐惧死亡,所以人类总希望自己能跟永恒的事物有所联系。永恒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毛主席已经远去,但后代的中华子孙都自由平等、幸福快乐地生活在新中国里;袁隆平院士虽然走了,但他的科研成果——杂交水稻,让人们每天都能吃上饱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作用大小,我们用生命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都是永恒的。 身为为祖国振兴而奋斗的青年,我们热血、我们追逐、我们拼搏,但当时光衰老了我们的肉体、岁月平息了我们的激情、挫折磨灭了我们的意志,美好的青春逝去了,我们终将老去、死亡,那么我们的奋斗是否还有意义?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站在历史的、世界的、人类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努力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我们就能摆脱个人的荣辱得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生易老,那就趁着青春年华,只争朝夕地为不老的事业奋斗吧! 千山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带领着红军战士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绵延不断的五岭、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细浪、泥丸,必将被征服。在来势汹汹的敌军,难以逾越的自然险阻面前,红军的实力显得十分微薄,然而他们却胜利了。这关键在于红军乐观的心态。每一位战士心底都深知:红军是必胜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他们清楚,眼前的艰难险阻都只是暂时的,不久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所以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他们个个笑逐颜开。 现如今,我们再不会遭受长途跋涉、缺衣少食的磨难,但当代的青年们也面临着复杂的问题: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经济结构转型,就业压力大;更可怕的是社会上一些混乱的价值观,使青年产生价值困惑,有的理想淡化,有的精神失落,有的沉溺于物质享受...... 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要明确:成功是要靠努力取得,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方式。坚信这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遇到任何困难或是诱惑,我们也不会动摇。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毛主席、从红军战士的身上,我们学到了要充分相信自己,相信真理,相信心底那个目标一定会实现。红军翻越岷山,感受到的是无限的喜悦;我们保持乐观,克服困难,也能体会到无限的乐趣。革命不是苦差,劳动也不是苦事,如果积极地投入,劳动的过程也将充满快乐。若是当今社会没有将任何苦难赐予青年们,我想这样安逸的青春也是平淡无趣的。深刻地坚信真理,乐观积极地面对问题,无论是怎样的困境,我们都能“等闲”面对,甚至可以享受这一过程。 还看今朝 远望这雄伟而多娇的祖国山河,毛泽东的内心汹涌澎湃。“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主席对当时革命战士们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我们这些晚辈的期望与激励。 古时秦王坐拥历代先王打下的基业,仍吸纳宾客,还亲临训练、视察军营,于是秦之雄师横扫六合;今日屠呦呦有着中科院的资源,还翻烂古籍、试遍药材,终于青蒿素使阳光普照非洲大地,照耀全世界患疟疾的人们;外国的牛顿,站在伽利略、笛卡尔等巨人的肩膀上,同时脚踏实地地进行研究,于是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为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我们,也正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当今的盛世,是先人用血肉与汗水拼来的。我们享有优厚的物质资源,吸收了革命前辈们的历史经验,有着更开阔的视野,理应更努力地奔跑,从前人手中接过这时代的接力棒,争做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路途中,最杰出的一代人。怀有对这个时代,对我们自己的自信,我们才有可能突破上限,创造前所未有之辉煌。 怀揣着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乐观,我们有着胸怀天下的壮志,到中流击水; 坚守着对毕生理想价值追求的信心,我们有着努力奋斗的动力,燃烧这人生; 秉持着对世间亘古不变真理的信念,我们有着乐观面对的心态,不畏惧困苦; 抱有着对当今时代无限可能的自信,我们有着积极向上的冲劲,开创这盛世。 有什么可以作为奉行一生的人生准则呢?重新品味这诗句,我仿佛感受到毛主席穿越世纪,来到我面前,告诉我两个字——乐观。请相信,待到我们三军过后,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点评 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充满乐观革命主义情怀。本文就是从毛泽东诗词当中读出了"乐观",并结合自己所处时代与自身现实很充分地进行了论述。感性与理性高度契合:有具体的诗词内容阐述,有自己的具体感受,有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层次分明,内容集中,感触深刻!体现了一名新时代的学子的精神风貌和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的态度,赓续革命乐观主义的传统! ——陈宏祥 抗争百年勇激荡万里潮 ——毛泽东诗词中的中国百年史 武汉外国语学校 龚瑞扬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同志的诗歌中,时刻饱含着革命精神,既有英勇抗争,也有乐观阔达。他的诗词,就暗含着中国激荡的百年历史,也展现着中国人永不屈服、决不妥协却时刻乐观的情怀。 “自古英雄出少年”,毛泽东便是年少大志。因在《盛世危言》中偶然读到时人评注“呜呼,中国将亡矣”而深受震动,救亡图存的责任心开始在他心中萌芽。年近17岁时,他便写下了著名的《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那时候起,他就已经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国家的兴亡之外。而更有代表性的则体现在《沁园春·长沙》中所说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便问醒了中华民族这一沉睡的狮子。如此少年却又如此大的气魄和如此强烈的抗争精神,足以见得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青年为了救亡图存而展现出来的精神风骨。 “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可谓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大考验。其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言而喻,困难和牺牲数不胜数。在这样生死存亡的时候,毛泽东的诗词里透露出了更多的英雄气魄和革命乐观精神。《十六字令》就这样写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短短十六字,干净利落,字字雄浑有力。刺破青天、拄其之间,不正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突破了重重的困境,撑起了摇摇欲坠的中华民族吗。而在《七律·长征》里他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忆秦娥·娄山关》中也谈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当时困苦的环境下,他将苦难唱成歌谣,把战场描绘成胜地,在创伤中依然呐喊着诉说豪情壮志,对未来表现出无限的憧憬,展现出了伟大的乐观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魄。 “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开始全心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毛泽东欣然赋诗“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在北戴河边,他引吭高歌“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武汉看着长江大桥的建起,他满意地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的诗句意气风发,改天换地,“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完全显露出他对于中国的未来满怀自信和期待。但同时,他也没有失去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本心,在毛岸英同志壮烈牺牲之后,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拒绝了特殊对待,没有将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并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慷慨陈词。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民族伟大的领袖。从他的诗词中,映射出的是中华民族这百年从屈辱到坚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时,他也无时不刻不透露出伟人的胸襟和气魄,极好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革命斗志。“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精神永远指导着后世,激励着人们始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朽努力奋斗。 点评 毛泽东诗词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维行为和价值取向,已经转化为富有价值形式的文化符号,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本文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精神实质,选取毛泽东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诗篇进行解读与感悟,从中展现出伟人救亡图存的精神风骨、乐观无畏的气魄和无私忘我的博大胸怀。层次鲜明、内容丰富,意蕴深远,体现出作者对毛泽东诗词的细腻、独到的见解与思考。 ——陈云轶 片片红星燃烛光 百年风雨仍飞扬 武汉外国语学校 梁奇羽 红星颗颗,丹心一片,百年风雨,破浪前行。且看嘉兴南湖烟雨缥缈中的孤心聚成火把;且看风雨兼程上的步履不歇,华夏已然百废俱兴,山河依旧炙热滚烫,国家五岳向上。九秩党旗红。笑唱南湖风,更难忘却却是手把红旗的一片片身影。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身披红旗的人,把自己燃成一抹烛光,毅然决然向山海走去,用飞蛾扑火的坦荡,向华夏大地洒下新光辉。在那个风雨动荡的年代,一分一秒都镌刻着小我融入大国的血泪诗章。有“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便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赵一曼挺身而慷慨前行,奉献而无问西东,母爱是她的盔甲,更是她无畏赴身战场的利刃,她的爱融入滚烫山河,从此奔流不息。千锤百炼成英骨,董存瑞、叶挺、刘胡兰……无数热血洒沃土的烈士敢叫天地换颜色,才得来而今中华土地。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看看那些身影,方志敏甘愿干涸不愿浑浊,两袖清风坦荡于世,一颗明心普耀山河;孔繁森,曾山恰如燃着的火把,点亮漫漫长夜的艰途,驱散趋炎附会的杂念。 时过境迁,河山光复,或许而今少年一代早已不在黑暗与曲折中前行,更无法感受身披红星的前辈们孤心萤烛光,满腔热血撒华夏,一心赴难举国家的无畏坦荡。但翻开浓墨重彩的汗青篇章,百年前的风风雨雨便再次激荡。吾辈少年,因他们的庇佑而成长;吾国中华,因他们的精神而重焕荣光。不得弃小我赴国难的他们,又何来安宁的一隅天地;若非清风坦荡的他们,又何来蒸蒸日上之盛况。这一份热血,这一袖清风,是走在红旗下的责任,是心系千万儿女的担当。而“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走在时代的进行时下,这一份责任与担当与我们相融,让我们的青春炙热鲜艳。 百年钟声敲响,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传于手心,百年风雨仍飞扬的党员精神也烙在一颗颗蓬勃的心上。望前方,军服下的少年用青春谱写下为民奉献的诗句;启新程,吾辈时代少年更秉持那百年不灭的薪火,播下党员精神的种子,向远方启航。 点评 作者开篇写道,“九秩党旗红。笑唱南湖风,更难忘却却是手把红旗的一片片身影”,自然引出对革命烈士的追忆与缅怀。行文中,抓住烈士事迹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点进行描写与议论,用词精准,如写赵一曼“母爱是她的盔甲,更是她无畏赴身战场的利刃,她的爱融入滚烫山河,从此奔流不息”。语言富有形象感,意蕴丰厚。更进一层,作者将烈士事迹与而今少年一代紧密联系,点出了需要传承的责任担当,升华了主题。全文多用整句,工整大气,内容丰富,情感抒发真挚而深沉。 ——陈云轶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pinhonga.com/yphjz/7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忆三年困难时期的外交工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