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闫国星,又名黄一真,河北任丘市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花鸟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郭怡孮花鸟画工作室画家,中关村学院客座教授,中关村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雨林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深圳市福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书画艺术学院教授。闫国星专攻中国花鸟画写意、重彩,重视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自然中寻找题材,坚持创作与写生相结合、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作品的整体大气氛,作品富有现代艺术气息。

作品欣赏

闫国星《心华》98cm×cm年

闫国星《岭南芳冬》cm×70cm年

闫国星《香江冬艳》98cm×cm年

闫国星作品

闫国星作品

闫国星作品

闫国星作品

闫国星作品

学艺小记

学艺小记“第三稿”

闫国星

  学习是一件近乎神圣的事,一个艺术工作者对待艺术要有极高的热忱和对艺术宗教般的虔诚!学习是一种心态,感悟与迷惘是由心态决定的。心态对于学习对于知识的汲取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为自己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心态归零

  不知是天意还是机缘,在年就巳经开始反省并考虑如何在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后,经过半年左冲右撞的躁动,我依然没能找到出路,随后又陷入了困惑与迷惘。

  虽然通过写生和照片的帮助画了一些折枝小品,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写生,所以这种意义上的“写生”很难对绘画创作起到太大的作用,作品创作也不成体系,全凭运气和偶然。后来自已从中挑选一些感觉不错的作品出了一本小册子,没有想到这本小册子成为我迈向艺术殿堂的敲门砖!

  年8月,朋友送了我一本郭老师《花鸟画写生教程》,当时的我如获至宝,从中看到了一线希望,我坚信从中能够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由于自己专业美术知识的欠缺,对书中很多的理论和专业术语可以说是一知半解,有些更是雾里看花!

  从那时起我开始   我身处岭南,到处是翁翁郁郁的热带常绿植物和色彩鲜艳的奇花异卉,多年来苦于无法表现,当时我终于可以开始构思并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新题材资源了。

  我开始走进书店搜罗相关书藉和资料,雄心勃勃地要完成一次艺术风格的大转变。然而现实与理想,理想与能力是有很大差距的,难度超乎想象,几番挣扎,举步维艰,是继续前行还是回头是岸?自己一直被这两个念头纠结着。

  这时,朋友打来电话,说郭老师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招生,并鼓励我报名,我犹豫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毕竟,要成为郭老师的学生是自己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最后,在朋友的再三鼓励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报了名,并寄去了我新出版的小册子。

  接下来我开始制定学习计划,为考试做准备。朋友又给我寄来了冯钟云写生光盘,反复观看后我开始用毛笔练习写生,并且停止了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事情。

  经过了绘画创作、现场写生和理论的考试后,在年9月我拿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郭怡子宗工作室高研班的录取通知书。开学的第一节课郭老师讲了大花鸟画的艺术理念以及中国花鸟画创新与责任担当,后来才知道那时他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多了一份责任感!我尽量把自己的心态归零,把从前的知见先放一边,留出足够的空间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恶补自己的专业缺陷,除了课堂布置的作业,课堂以外的东西尽量不去涉足。认认真真临摹写生,扎扎实实稳步向前。

  经过半年多的临摹写生训练和理论学习,我的作品风格可以说脱胎换骨,已经丝毫看不出从前的影子了,我坚信在这一步上我成功了!

  年10月24日下午四时,我带着一批新作去见郭老师,郭老师和邵老师看完并认真地指出每一幅的优缺点,“问题很多,主要问题出在线上,对笔力、笔气、笔韵的内涵还不了解,另外,花的造型过于自然,色彩上还要下功夫!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临摹,有步骤有系统的解决画中存在的问题”。听完两位老的点评后还是有些似懂非懂,对下一步如何改进和突破仍是一脸惘然。临走时郭老师还是肯定地说;“有进步”。听完这句话我心里有几分踏实,有几分不安!

  年10月27日晚上我接到郭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住进怡园,和他的四个博士一起临画,那一夜我失眠了。

闫国星作品

从一根线开始

  怡园大厅里摆放着郭老师不同时期代表作,都是我们很熟悉但没有见过真容的作品,当我看到这些作品时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了。这些作品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件圣物!

  我静下心来,试图理出一些头绪。阳光从落地窗洒进来,冬日的怡园温暖、恬静、惬意又舒心。我没有急于动笔,开始规划一套临摹方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更加有的放矢。第一天我开始阅读郭味蕖先生文集,其中有几段话对我帮助很大:“今人朝学操觚,暮辄想与古人并驾,甚或任笔草草,而自夸为八大、白阳之流亚,亦大可怜夫!”又:“予近年每见历代大家名作真迹,辄觉二三日寝食有味,悬诸壁间,镇日吾对,吾人每对古人名作,当想其未画时如何胸次寥廓,欲画时如何解衣磅礴,既画时如何经营惨淡,如何纵横挥洒,发墨赋色,必使神会心谋”。前一段告诉我一定静下心来,下一番苦功夫,万不可急躁!后一段告诉了我以怎样的心态临画!我深深感受到了老先生对我的护佑与点悟。

  .10.30。临小品《月光花》,本着先易后难的想法,连着临了两幅。先做初步尝试,为后面的大幅临作打铺垫。色彩也是对着原作反复推敲、摸索,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一直干到深夜,调好色后涂在白纸上,用风筒吹干,再拿到原作前作对比,反复十数次,甚至几十次,直到接近原作为止。看似简单的一抹灰色中竞然有如此丰富多样的色彩成份,大片变化的灰色中衫托点点亮色既艳丽又典雅,我为导师深厚的色彩修养所折服!

  .11.3。我选择了《舞风》。这幅作品是以线为主的淡彩作品。在线的疏密、长短、粗细对比上已达极致,整幅作品以石绿为主色调,点彩潇洒浪漫,笔墨灵动洒脱,赭石、石绿和墨色之间融洽和谐,温暖如春,立于画前,似有微风带着花香扑面而来!我决心在这幅作品中实现线的突破,从一根线开始,反复琢磨老师的用笔,只这一根线我就画了两日,四张四尺宣上密密麻麻地画满了这一根线。这一根线终于让我明白了笔力、笔气、笔韵的内涵,这一根线让我悟出了入锋中正,运笔转折,轻重缓疾,起承转合,刚柔相济,收放自如竟全蕴含在这短短的几秒内。这一根线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线的品质和品格。我把这根线和古人的线做比对,从而得知古人对线的要求和今人是高度一致的,郭老师的线里面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功底。我把这一根线和我的线做比较,才发现满纸荒唐可以说目不忍睹,结、板、滞、刻、草一应俱全,现在我终干明白郭老师的良苦用心了。

  三日后我完成了这幅作品的临摹。接下来的临摹较轻松一些。我先后临摹了《一溪碧水半溪花》、《浓妆》、《山茶》、《紫荆》、《杜鹃》、《幽涧过雨图》、《木槿》、《红山茶》、《朝晖》、《秋谷秋水木槿新》等一批作品,期间我还写了不少临摹心得和日记,这一段的学习,使我艺术生命有了一次大转折,无论是在用笔用线上,色彩处理,还是构图造型,虚实处理以及画面整体操控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我今后的写生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对此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会有高度和更为开阔的视野!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忽略了这些就等于忽略了自己!

  在临摹郭先生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和古人对话,在和传统相接。因为他的作品让我读懂了古人,让我理解了传统。这些可不是站在作品前看看就能做到的!年10月25日郭先生看完了我的临摹作品后说了一句:“学到东西了。”并对我的临品一一点评,纠正较细微处的疏忽,如勾色线时用笔的力度稍弱,色彩变化不够细致等。为我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对我表示了肯定。这次我提醒自己,不要高兴得过头,两分钟后开始回归平静,因为这只是又上了一个台阶而已!

  

重新过关口

  在绘画的艺术生涯中,有很多关口要过。关口过不了就会成为艺术道路上的障碍!写生就是其中的重要关口。

  年11月28日,我接到通知,去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上写生课,也可以说是补写生课。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我几乎是从零开始,期间我除了大量的画写生外,也   在这段时间里,邵老师对我倍加管教,想到问题经常晚上打电话对我进行批评指正,深挖问题的根源,并根据情况对我的写生科目进行调整。12月20日下午,邵老师上完课,在上车时对我说“晚上我给你电话。”晚上8点我接到邵老师打来的电话,语气严厉:“小闫你今天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我希望你三天之内纠正过来!”当时一愣,因为正在教室,所以很快从墙上挂着的写生中看到了问题,随既向邵老师保证不用三天,一天就能改正过来!因为当时邵老师给我定的创作题材是《一品红》,要让我深入分析一品红的花序结构,生长规律,认真研究它的形态,典型特征,由于一时兴起把这些都乎略掉了,画完后还自鸣得意,上墙展示。当晚我就始了纠错,认真地画了两幅慢写,将花的结构、细节交待的清清楚楚,并把花瓣的每个角度都分顺画出来。第三天郭老师上课前特意让我把作业拿出来说:“邵老师让我替她检查一下你的作业!”先生看完后说:“可以了。”邵老师的关怀和责任心深深感动着我!

  一次,郭老师看到我的一幅课堂组合写生说:“行!疏密问题解决了。”并指着我墙上的一幅写生作品说:“虚实处理得好!”。郭老师的每次肯定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从开课到结束的三十多天时间里,我都是早出晚归,力求把三十天变成六十天。最后几天邵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因为春节临近,都归家心切了。我最终做到了,火车开动三个小时前,我还在教室画写生。后来邵老师说:“小闫最听话。”

  年,是我最不平凡的一年,我抓住每一次机会,因此在这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闫国星作品

清迈,清迈!

  年11月15日,我接到通知:郭怡孮艺术写生团,泰国清迈行,12月24日出发去泰国。我收到了郭老师写的《出发前的一些想法和准备》:首先是开阔眼界,开拓题材;第二是事先阅读《花鸟画写生教程》一书;第三是写生要有大视野,要在文化背景上下功夫,不要局限在花木的形态;第四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探索写生和创作的关系,以免两张,画出来用不上,从写生直接进入创作,即“写生创作法”,这是多年来困扰我的一个大问题,画了大量写生,结果都束之高阁,创作能用到的寥寥无几。我要抓住机会解决这个问题!从看到那篇发文后,一直到清迈,我脑子里一直在思考思考再思考。期间我也翻阅了很多的资料。到清迈的第一天我画了三幅写生。但都是在重复国内写生的老套路。而郭老师再三强调:“不要国内怎么画,出来还是怎么画!”这天晚上我失眠了。在郭老师花鸟画创作高研班《花鸟画创作教学》第三单元有这样一段话“除在新生活中创造新技法外,还可以根椐需要组合运用原有的技法,无论是水墨、重彩、浅绛还是工笔、写意、白描、没骨,这种种形式都可以根据需要重新组合,技法是原有的,而这种选择,组合是创造性的,是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而重新建构的”。笔墨未动,理论先行,有了理论根据剩下的就是实践了!第二天我带上笔墨,准备一次破釜沉舟的突破,水和食物都没带。一直观察到下午两点,我开始了写生,第一幅画画完后似乎有些感觉,一鼓作气画了三幅,感觉也全部调动起来,当第四幅画到一半时我由于饥饿和缺水,加上晚上的失眠,体力有些不支了,我真的很想画下去,但我决不能生病,我躺在草地上昏昏沉沉地休息了一个小时。

  晚上,郭老师看完我的写生后给了很高评价!我所有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踏实了。那天晚上我美美睡了一觉。

  第三天,我的用笔更加自信也更加自如,画出了一幅我自己最满意的写生作品,找到了我自己的“写生创作法”,随后在跟随郭老师速写的过程中,还结合自己的“看、画、想、忆”在巴士车上过了速写和忆写关。总之,这次清迈行我的收获巨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回到北京后用我的“写生创作法”仅用了四个小时就画了一幅八尺的《清迈印象》作品,真正地从中感受到了写生真正接入创作的快感和惬意!

  “艺术和艺术作品既然是由心灵生产的,也就有心灵性格、尽管它们的表也容纳感性事物的外形,把心灵渗透到感性事物里去”——黑格尔

  “在形象塑造的过程中,美意之内容由感性向理性升华,精神推向更为自觉,更加自由,更加多姿多彩。对于形象的理解的偏差与人的素养思想品格相关,这由于它贴近人的本性。因此说有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艺术”——方青力。所以既然我选择了花鸟画艺术,我就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艺术的追求中还要多一份艺术传承的责任与担当,这似乎比名利的追逐涎慕更加艰难和高尚。艺术之路是坎坷曲折的,这也正是她的魅力之所在!

  以上是近七年来的学艺小记,也是我的一个学习总结,这篇小记更加让自己对未来的艺术之路更明确,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了!

  在此我感谢郭老师!感谢邵老师!也感谢清迈以及帮助关心过我的朋友和同学们!

愿尔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pinhonga.com/yphxx/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