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桂
不久前,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牵头主编的《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大戟科》一书正式出版,我有幸获得编者的赠书,这是对我继续认知大戟科物种的鞭策,同时也是我认知的坚强后盾。虽说对大戟科并没有做过特别的搜集整理,可它对我的意义非同凡响,我的初恋——琴叶珊瑚就是它家的,也就是说我至今为止记录的种植物的起步就从大戟科的琴叶珊瑚这个开始的,大戟科物种,我后来陆陆续续记录了白雪木、麻风树、一品红等20个。大戟科植物资源丰富,全世界约有属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世界热带地区的代表性类群。该科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类群,以橡胶、油料、药材、淀粉和木材等重要经济植物著称。 在园林绿化方面,它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比如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红背桂(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就是大戟科的,趁此机会对它再深入了解一下。 红背桂,大戟科,海漆属下常绿灌木,因其叶背红色而得名,又名红背桂花、青紫木、紫背桂等。红背桂的拉丁文是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Lour.,其属名Excoecaria来自拉丁单词excaecare(使眼盲),指其汁液擦在眼上,可使眼致盲,种加词cochinchinens是“印度支那的”说的是东南亚地区。红背桂花性喜暖,适宜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的环境中。原产于中印半岛,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因其植株低矮,适宜作为道路绿化。 还记得珊瑚那天跟我说,试试看看你有多少爵床,就这样踏进“爵床”这个大坑,也尝到了有意按科属去搜集植物的乐趣与捷径。还记得她后来又叫我试试“大戟”这个坑,我料想是不敢的,这个坑远远要比爵床要大要深,单单搞清楚它们的雄花雌花的结构和传粉的机制就足够死掉好多脑细胞。不过,我一直没有抗拒过对它们的认识,在我记录过的植物中,除了有意搜集的爵床与紫葳,估计就是大戟了,因为身边太多大戟科植物了,完全不能忽视呀。我当然不会才认识红背桂,它就是我的“大宝”,天天见,估计你也是,它简直就是绿化带不可缺席的角儿,虽说它不艳丽,也不绚烂,可它就是绿化带的不倒翁,让你对它不离不弃。红背桂,顾名思义,其叶背鲜红艳丽,是一种很好的观叶植物。它的叶片表面颜色翠绿,十分有光泽,整个植株看起来红绿交相辉映,很是美丽可人,种植在庭院或者公园里,因其独特的颜色会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十分引人注目,给人美的享受。 它的名字简单,易记、易懂、易辨。问题来了,它们为啥叶背是红色的?一定为了好看,取悦人类?或者是吸引昆虫为它传粉?都不是,关于它的原理,我在写紫背竹芋的时候曾经编过一个故事,不妨再炒一次:很久很久以前,一大群常年躲在阴影地方的植物,终年为得不到太阳光正射而苦恼不已。于是,它们成立了协会,商讨获得阳光的办法。它们中间有个对光学有造诣的才子提出来:我们都生活在荫蔽的环境中,光照资源是很珍贵的。可是在阳光透过叶片,能吸收多少就看叶片的能力了,但总会放过很多光线。我们可以采取了加“反光板”的策略,在叶面的背面设置紫色素,那层紫红色的色素可以让穿过叶片的阳光反射回去,再次穿过叶绿体,提高了光合作用的生产量。它的建议获得大家的肯定,纷纷效仿,在各自的叶背加个紫色的“反光板”,一直延续至今。后来它们干脆把它们协会名确定为“紫背植物协会”。▼阳光穿透下的美。(图片由焕玉提供)不久前,同是华植志愿者的植物大咖焕玉在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pinhonga.com/yphxx/7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万物复苏,赏尽黄冈春色这些地方最适合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