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马蹄莲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马蹄莲软腐病 1、症状 软腐病主要发生在马蹄莲茎基部和根状茎。感病植株首先在近地表的茎基部发生软腐,病害向上蔓延使叶片枯萎死亡,向下发展使根状茎粘滑软腐。花梗感病后,花变褐色,花梗很快腐折倒。 2、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变种。通常在5份以后植株开始枯黄时,如花盆内有雨水积存,这时马蹄莲的根状茎最易发生腐烂。该细菌也引起风信子软腐病。 3、防治办法 ①挖根状茎时,彻底剔除严重感病的根状茎,或切除腐烂部分,换掉病株周围的土壤,以减少侵染源,控制病害发生。 ②用PPm农用链霉素浇灌病土。 ③块茎种植深度不超过5厘米,避免过度供水。 二、马蹄莲根腐病 1、症状 根腐病多在马蹄莲临近开花时发生。一般是植株下部或外层叶片最先变褐枯萎,病害不断向内层叶片发展、蔓延。已开放的花,其顶端变褐色,有时这种褐色可一直发展到叶柄和花梗,花姿畸形。将病株拔起,可见到很多根系已腐烂,剩下的根呈水渍状软腐,仅留下表皮,呈中空管状。病害从吸收根逐渐向根状茎蔓延,最后根状茎呈海绵状干腐。 2、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根腐病是由真菌中的隐地疫霉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在土壤内存活,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危害,简称土传播病害。 3、防治办法 ①根状茎消毒 彻底切除根状茎上的病斑,待干燥后,再用50℃温水浸泡1小时,或用1%过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后再栽植。经过消毒处理的根状茎比未经处理的开始生长较慢,因此,最好提前半个月种植。 ②土壤消毒 病土和盆钵须热力灭菌后,方能再用。也可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配成0.4%浓度喷洒土壤,但必须在种植前处理。 三、马蹄莲叶斑病 1、症状 染病叶片产生淡褐色至黄褐色的病斑,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病具有不明显的轮纹。病害发展到后期,病斑中央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状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2、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叶斑病是真菌性病害,由交链孢菌侵染引起的。该病菌在马蹄莲的病叶残体中越冬,借气流传播。夏季当荫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时,病害蔓延极快,每年以7~10月份危害最重,进入秋末后,病害逐渐减少并停止发展。但在温室内此病可长年发生,冬季入室的病株,在温室气温18℃~20℃时,病害可继续发展和蔓延,这些带病植株便成为健康植株的传染源。在通风不良和养护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病普遍。 3、防治办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 生长季节应根据马蹄莲的习性,将其放在荫棚下,使之生长健壮,减少发病。如置于阳光下直接曝晒,会削弱植株生长势而有利于发病。冬季在温室内也应将马蹄莲放置在北面。合理施肥,以促进植株生长旺盛,提高抗病力。 ②及时清除侵染源 生长期发现病残叶及时清除。冬季入室前,彻底清除病叶残体,并集中处理,保持土面清洁,减少侵染源。 3、药剂防治 发病普遍且严重的花圃,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每15天1次,一般连续喷3次即可。 四、马蹄莲叶霉病 1、症状 叶霉病主要危害马蹄莲的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处。顺片首先由叶尖、叶缘开始失绿变黄,随后逐渐沿叶脉蔓延,并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害发展到后期,病叶背部产生墨绿色霉层。 2、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叶霉病是真菌中的球孢枝菌侵染所致。此菌是弱寄生菌,因此多发生在衰老的叶片上。在其他寄主上危害衰弱的花、果及枝干,如小苍兰叶霉病、女贞叶斑病、油棕叶霉病、文殊兰的花腐病和令箭荷花的霉斑病等。该病菌以菌丝或菌丝块在病株残体或在种子上越冬。翌年越冬病菌首先侵入弱的幼苗,成为传染源到植株生长后期进行传播蔓延,引起危害。 3、防治办法 ①提高植株抗病力。叶霉病的病原菌是弱寄生菌,当植株生长衰弱时易被侵染,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注意圃地卫生,及时拔除杂草,精心注意排灌,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 ②采收无病植株的种子,避免将带菌的种子作繁殖材料,或在播种前用0.2%多菌灵种30分钟消毒处理后再播。 五、二点叶螨 别名棉红蜘蛛,寄主有向日葵、马蹄莲、月季、桃、文竹、腊梅、孔雀草、木槿、玫瑰等。二点叶螨在叶背吸取叶片汁液,轻则叶片变红,如火烧,重则落叶。 防治方法 ①摘除有病叶片,并集中处理。 ②喷40%三氯杀螨醇倍液,或20%好年冬倍液,或25%爱卡士倍液。 六、马蹄莲褐斑病 1、各地均有发生,危害马蹄莲、红花马蹄莲、银星马蹄莲、黄花马蹄莲等,发病严重时,可致叶片提前枯萎,降低观赏价值,为马蹄莲常见病害。 2、症状 叶片被侵染后,产生淡褐色至黄褐色、椭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期病斑中央生许多黑色小霉点,有时破裂。 3、发病规律病原为真菌,交链孢。病菌在病叶残体中越冬。夏季荫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时,利于病害蔓延,以7-10月发病最重,入秋后逐渐停止发病。温室内通风不良,养护条件差时,可周年发病。 4、防治方法 ①强化园艺技术管理。马蹄莲喜温暖、喜肥水,喜光照;稍耐寒,耐半荫,忌干旱。生长适温为15℃-25℃,可耐4℃低温。生长期肥水要充足,施肥时肥水不要流入叶柄,以防烂叶,如不慎流入要用清水冲洗。夏季炎热植株休眠应控制浇水。秋季分球或播种繁殖。 ②保持花圃清洁卫生。发现枯叶、病叶及时摘除集中深埋,不要随地丢弃。 ③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倍液、30%绿得保胶悬剂-倍液等,每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EN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pinhonga.com/yphxt/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季花卉的栽培管理措施
- 下一篇文章: 人文能量要想花卉长得好长的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