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企难受,植物想哭,疫情下种苗盆花绿植等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许多行业带来重创,花卉种苗行业也概莫能外。《中国花卉报》记者在电话连线种苗商和生产商后,把一些花卉品类的受损情况做了一番调查。 种苗 受冲击危机显现 “影响是肯定的,只是没有成品花直接。” “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再过半个月不缓解,会很麻烦。” “连锁反应要命,前方销售不出去,种苗无处安放。” “成品积压,生产商没钱买种苗,现金流问题会爆发。” “如果疫情推迟到下个月那大家损失巨大!” 谈及疫情的冲击,大家焦虑的情绪可见一斑。 虽还未到种苗出货的最高峰,但危机已经在步步逼近。部分种苗商认为,花卉生产已经实现逐月进苗、逐月供货、周年运转。疫情持续,种苗的销售节奏势必被打乱,下单、交易、出货均受影响,冲击程度难以估量。 广州怡华园艺有限公司原计划节后出货的部分绿植、种苗也受到影响。该公司总经理周世良分析,目前疫情对种苗销售还未造成大范围直接冲击,但如果疫情持续,影响将会逐步显现,种苗商压力陡增。“希望能早点控制住疫情,3、4月份能少量出货,2月份肯定是不可能有销售了,3月份预计也不会有多少,控制不好的话4月份也可能很麻烦,这样后果就会很严重。”但他认为,相信通过努力这场危机会很快过去,对种苗领域的伤害程度比预期低。 上海源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海忠表示,物流问题、没有工人上盆、疫情态势不明朗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客户的经营状况。公司目前正在和客户加强联系沟通,寻求方法尽量帮客户减少损失。”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不然五一用花将受到影响。”他还担心称:如果疫情推迟到下个月,那大家损失巨大! 表面看,虽然当前疫情对种苗领域的威胁还未集中爆发,但若疫情拐点迟迟不来,各类花卉种苗销售都将陷入危机,在部分开花类盆栽领域,生产商扔花已经开始,这一局面不能快速扭转,种苗板块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这次疫情大家都有损失,种苗都是订单生产,现在的问题是已经生产的订单发不出去,还没有生产的订单是否取消或者变更还要再看。”钱海忠说。 原计划出货的成品花失去销路,生产大棚腾不出空间安放新批次种苗,已订购种苗无法进场。一旦上述问题持续累加,种苗基地同样也会出现生产空间不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目前大批开花类盆栽、时令盆花面临开爆失去商品价值,生产商损失惨重。红掌凤梨等“大盆花”货架期相对长,短时间销售停滞对其影响小,即便部分大盆栽可以采取温控等技术手段拉长出货期,但货架期过长产品质量也成问题,这些都将影响企业的收入。 一些花卉经销商表示,现在市场启动不了是最大问题,如果疫情持续,生产商、经销商现金流的问题将会集中显现,整个行业不能良性运转,种苗商可能会失去大量订单和客户。 “现在首要任务还是控制疫情,也不能盲目复工,等疫情控制住之后及时自救,花卉产业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周世良还认为,如果早日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市场出现需求反弹也是很有可能的。 蝴蝶兰 边控温边剪枝等待复工 作为年宵花中的销售主力,年前蝴蝶兰的上市量较往年有所增加,但多数生产商已经做到周年生产,生产和出货计划安排较满,原本计划春节后供应市场的产品,由于疫情影响,现在依旧“驻足”于温室。 据了解,全国范围内物流停运,货物运输中断,很多处在较为偏僻乡镇的生产基地,也因封村封路,物流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广东、福建、山东、河南、北京等蝴蝶兰主产地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只能通过剪枝和控温进行处理,但多个地区的工人还未到岗复工。 很多生产规模大、产品种类多样的大型生产基地受损严重,北京北郎中花木中心便是其中之一。据该公司总经理张建伟介绍,这次疫情来得突然,计划年后发的货,基本都还在棚里,现在有本村的工人在浇水养护,控温处理。“公司也在想办法,可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真是无能为力。”张建伟言语间透露着无奈。 福建厦门和鸣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内有3万多盆蝴蝶兰,还有统计不过来的苗子,该公司总经理刘亚军表示,目前对种苗生产和成品出货影响都很大,市场关闭,延迟开工,上半年的生产计划被打乱,损失不小。 也有一些生产商反映,年前出货量很大,销量也不错,目前在温室里剩余的货量不多,造成的影响不大。另外,有少数生产商主要供应年宵市场,不是四季出货,目前只是大部分工作都停止了,在家里做好防护工作,等待复工。 小盆花 边扔边等损失惨重 疫情之下,盆花领域中,小盆花受损最为严重。在市场关闭,物流停运的情况下,多地生产基地内产品无法出货。小盆花主产区云南、四川、广州、山东、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基地都出现了“扔花”现象,“但凡有一点办法,绝不会扔掉,但现在确实是没有办法啊!”一位昆明生产商无奈地说。 往年春节过后,正是长寿花、丽格海棠、蟹爪兰、盆栽菊、一品红、仙客来等开花类品种的出货销售旺季,而现在却在温室里成为“花海”。多位生产商表示,心里有说不出的苦,基地里的小盆花都开爆了,这个时候花开得越美,心里越难受。 云南地区生产企业较多,亏损严重。云南昆茂商贸有限公司棚里有10多万盆迷你玫瑰,原本计划年后集中出货,现在扔了一部分,剩下的准备修剪处理,装成大盆,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不少生产商正在通过降低温度和光照,适当延迟花期,并针对疫情状态随时调整,尽量避免影响后续生产计划。 “棚里羞答答的花儿静悄悄地开,但我现在都不忍心进温室。”北京昊景花卉种植园总经理宋文雁在基地里看非洲紫罗兰时,给《中国花卉报》记者传了很多图片。照片中,产品状态非常好,植株饱满,花色鲜艳,但由于不能上市都要陆续倒掉。宋文雁说,处理工作需要不少人工,幸好年前有些没回老家的员工,使得日常工作得以开展,希望疫情能尽早结束,她还准备捐赠给市卫计委提长寿花。 产品大量报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日常养护成本及租金也让不少生产商感到压力倍增。“现在一周有三四万的损量,温室内没有多余的空间,室外还有四五十亩地种有宿根产品,马上就要交租金了。”北京博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门庆员告诉《中国花卉报》记者,基地目前有工人在浇水、剪枝,还需面临不小的用工成本。 此外,一些时令花卉也受到不小影响,如舞春、矮牵牛、凤仙、天竺葵、小丽花等,错过了销售黄金期,很多订单连续退单,大量产品直接报损。 非常时期,保障基地的员工安全同样重要。据山东东营双福花卉公司销售经理李成功介绍,基地内现在只留值班人员,公司也为员工采买了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开展工作期间,安全第一,要将防护措施做到最好。 多位生产商在无奈之余表示会坦然面对,疫情来势汹汹,能确保人员安康就是胜利,会调整好心态,积极思考调整应对措施和生产计划,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红掌凤梨 销售受阻成本增加 相比小盆花,红掌、凤梨生长周期长,生产端虽没有出现“扔花”的现象,但因销售受阻,生长期增长等也给生产商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错过最佳销售期,生产成本增加。一些计划春节后上市的红掌、凤梨产品,花色、株型已达到最好的货架状态,但目前只能继续生长在花棚内。“红掌生长周期长,可以继续养一段时间,但是花会褪色,卖相差,影响销售价格。”广东维生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红掌业务负责人苏利向《中国花卉报》记者介绍了红掌的情况。她还表示,本来今年红掌年宵情况就不理想,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凤梨生长模式与红掌相似,广州大汉园景发展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李煌说,其公司对凤梨采取了控温措施,希望尽可能保证花的品质,延长货架期。 出圃期延长,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生产成本增加。同时,生产计划也被打乱。周年生产是目前诸多盆花企业的生产模式,一个环节被打乱,全年计划都要变更。据了解,多数公司的生产计划处于暂停状态,种苗购买、种植计划也处于停滞状态。一位生产商表示,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太大,他们的生产计划只能暂停,虽然预计后期会出现产品缺口,但也不敢擅自行动。 除了产品无法正常销售,一些公司的工作人员返程和生产物资也受到了影响。广东高新园艺总经理朱熹凯透露,该公司的凤梨也无法出圃,只能继续养着,生产成本增加,另外工人返程也受到了影响。“大部分地区采取了隔离措施,人员返程比较困难,但是为了大家的健康,不对他们做要求,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朱熹凯说。除了人员问题,物流运输暂停,一些园艺资材的运输也因此受限。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慧告诉《中国花卉报》记者:“温室内的花销售运送不出去是一方面,而且一些生产材料,像肥料、基质等也无法运进来,正在为此发愁。”《中国花卉报》记者在调查中也了解到,不少园艺公司和农青园艺一样,年前囤的生产消耗品急需补充,特别是肥料、营养剂等消耗较快的产品。 在采访过程中,大家虽然心中都充满难言的无奈,但都在积极调整心态,毕竟人的安全是第一位。“如果疫情在年11月发生,我们年宵花就卖不出去了,岂不是更惨,所以总的来说还算幸运。”朱熹凯打趣地说。李煌也表示,权当归零继续努力,大家还是有信心的。 而另一方面,不可控的各类灾情也加快了行业的调整步伐,大家越来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pinhonga.com/yphxt/5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加湿器冬季室内增湿10种水培植物,绿
- 下一篇文章: 嘉兰百合嘉兰百合的习性和栽培养护,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