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最近很惨、很受伤。

连续下跌,满目疮痍,一片惨淡。

有些个股更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比如一品红,自杀式玩法,开板就跌停。

今天刚刚打开一字涨停的一品红,从集合竞价的涨停直接打到跌停。

那,为什么今天还要聊次新股这个话题?

其实对于次新股,我一向是敬而远之?为什么,风险太大。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涨声APP组织的一次名家炒股大赛中,我曾亲眼见证过一位擅长做次新股的高手的大起大落。

这位名家是涨声平台上最擅长做次新股的名家之一了,但看他的账户看得我心惊肉跳——有时候当进去连续两三个涨停,有时候买进去就开始连续跌停,更不要说什么涨停到跌停的天地板、跌停到涨停的地天板了。

记得有几天,这个名家的账户收益是这样子的:-5%——10%——-4%,一会天上一会地下,路窄坡陡,估计也只有股市老司机能hold的住这种心跳的节奏。

而关于次新股,也给不少用户留下了悲催的回忆,比如有用户留言说:“我买永艺股份遭九个跌停,真的死的心都有了,现在绝不买次新股”。

我风格相对稳健谨慎,对于次新股这种刺激心跳的玩法,适应不了,也玩不来,但最近有件事情,让我重新开始审视次新股的炒作了。

上周五的时候,和一个久经股市沉浮的老司机聊天,他是私募基金的操盘手,有一个自己的圈子。

他讲了他们那个圈子里,有部分操盘手的次新股玩法,他们把目标转向的是:打开涨停后一周左右急跌的个股,跌幅在一半左右,或者打开涨停后一路下跌2~3个月,跌幅在一半左右的次新股。

对于第一种,他给我说的例子是丽岛新材,“一旦企稳,我会选择介入,但打法是快进快出。”

上周五说的丽岛新材,没想到今天就涨停了,我也没有去问他,是不是吃到了肉。(声明一下,这里提到的股票是作为案例讲述,绝非荐股,仅作交流讨论,务必注意风险)。

另外一种做法,是打开涨停后,一路下跌二三个月,股价被拦腰砍,尤其是量能缩到极致,这样的个股,风险相对低很多,收益也比较可观。

比如康泰生物,注意下面展示的是月线,下跌了三个月,股价从最高的42跌至24元:

其实这种炒作思路,在我看来最大的可取之处,是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

次新股的高风险,其实很多时候,体现在股价的高上。

因为一般来说,次新股开板的时候,是经历了多个连续的一字涨停,股价相对较高,最起码对于我而言是这样,因为我有恐高症,对于高股价一向比较忌惮。

有不少股民炒作次新股,最喜欢做的是开板的当天,立刻就杀进去。可能和操作风格有关系,但对于我而言,几乎永远都不会有这种操作,我确实很怕。

而对于开板后急跌一周,跌去一半股价,或者开板后连续下跌二三个月,跌去一半股价,这个时候,风险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释放了。

上面讲的,其实是炒作次新股的时间节点问题,而炒作次新股,仅仅看时间节点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看量价关系,炒次新的气氛,环境,个股是否热点股等。

其中,量价关系中主要是看量能是不是缩到极致,尤其是下跌缩量或者下跌无量的时候,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pinhonga.com/yphxt/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