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日月生几何大戟属植物学知识及新疆种类
在以前我采集的标本中,从没有大戟属植物。不是因为稀少难以找到,而是我那时并不喜欢这一类群。从很多中药书籍得知,这一类植物大多具有毒性,记得小时候看到甘遂的药材照片浑身就不舒服,对它们的印象就是黑暗、神秘。再加上那时候喜欢花朵大而艳丽、容易鉴定的科属,所以像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十字花科、藜科等等我是不采集的,当然,这诡异的大戟更是忽略不计。随着对植物研究的深入,越来越觉得这些困难科属反而更加有意思,还隐藏着很多秘密,是真正值得探究的宝库。所以在这几年,我将采集重点放在它们身上。在野外只要看到大戟就异常激动,那小小的杯状花,周围的星月状腺体的排列,像是一场古老的仪式,除了吸引昆虫传粉,这规整复杂的几何星月究竟为何而生?我们无从而知。 大戟属的营养器官都非常相似,属于形态分类比较困难的类群。那么该如何掌握大戟的分类窍门,我将以新疆的所产类群简单的整理一下。 一、名称的由来 年Linnaeus在《植物种志》(SpeciesPlantarum)中根据原产印度的肉质多汁植物Euphorbiaantiquorum为模式种建立了大戟属Euphorbia,其特征是具有独特的杯状聚伞花序。E.antiquorum有乳汁,具有药用价值,Linnaeus用古罗马著名医生Euphorbos的名字命名这一类群。在我国《神农本草经》中:药用大戟的原植物是E.pekinensis,所以本属中文名用“大戟”二字。 二、分类学历史及争议 年后的今天,大戟属是采用广义概念还是狭义概念这一问题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大戟属的分类系统比较著名的是瑞士植物学家Boissier于年在deCandolle编著的《ProdromusSystematisNaturalisRegniVegetabilis》中提出的。这一工作影响深远,今天的系统仍然以此为框架。近年来Steinmann和Porter为代表对大戟属持广义概念的学者提出所有具无花被杯状聚伞花序的植物都应归入大戟属,即大戟属扩大到大戟亚族的范围;而以Dressier为代表的持狭义大戟属概念的学者,根据营养器官和花序总苞特征曾先后从大戟属中分成56个小属;再加上本类群种类多、分相广,至今还没有人针对整个族进行系统研究,也没人有提出一个比较完善且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系统。英国学者Heywood和我国学者王文采都认识到大戟属分类修订的紧迫性,并指出:“一些大属缺少全面修订,以致种类不断增加,分类情况不明,这的确是现在植物分类学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 PierreEdmondBoissier(80–) 我国学者对大戟属的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是刘慎谔。具有系统性的研究始见于七十年代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记载了国产大戟7种。之后,王文采先生在《华西南大戟科植物小志》中发表了0个种。年马金双先生主编的《中国植物志》44卷第三分册的出版和相关的文章奠定了我国大戟属分类的框架。此卷记载到:关于属下等级划分方面,在亚属级取得了一定的共识,特别是在北半球的类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一致;但在组级水平上则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以欧亚大陆为主要分布中心的乳浆大戟亚属Subg.Esula最为困难,目前尚无一致意见;特别是在我国,绝大多数国产种属于本亚属;由于本工作主要限定在中国范围内,且我国的种类又相对少,因此我们在组级的处理上,主要参考了《欧洲植物志》和其他欧亚大陆的工作。年,沈观冕先生发表了《新疆的大戟属植物及地理分布》一文,对新疆大戟属植物进行了全面整理。年,《FloraofChina》vol.出版,对国产大戟属植物作了部分修订。20年《新疆植物志》第三卷出版,首次全面记载了新疆大戟属植物39种。 三、地理分布概况 本属约种,是被子植物中特大属之一,遍布世界各地,其中非洲和中南美洲较多;我国原产约66种,另有栽培和归化4种,计80种,南北均产,但以西南的横断山区和西北的干早地区较多。大戟属中最进化的乳浆大戟亚属,是一个主要分布于北温带的类群,在欧亚大陆和北美都有分布,原产于我国的大戟属植物在部分属于此亚属。 新疆分布的中国大戟属植物种类最多。其中9种只产于新疆。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分布有很多适应严寒的特有种,如:E.humilis矮大戟、E.blepharophylla睫毛大戟、E.rapulum小萝卜大戟、E.buchtormensis布赫塔尔大戟等。新疆西部分布有一些春雨型短命种,如:E.granulate粗糙地锦、E.turkestanica中亚大戟、E.pachyrrhiza长根大戟、E.alatavica阿拉套大戟等。 四、大戟属的植物学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或乔木;植物体具乳状液汁。根圆柱状,或纤维状,或具不规则块根。叶常互生或对生,少轮生,常全缘,少分裂或具齿或不规则;叶常无叶柄,少数具叶柄;托叶常无,少数存在或呈钻状或呈刺状。 杯状聚伞花序,单生或组成复花序,复花序呈单歧或二歧或多歧分枝,多生于枝顶或植株上部,少数腋生;每个杯状聚伞花序由枚位于中间的雌花和多枚位于周围的雄花同生于个杯状总苞内而组成,为本属所特有,故又称大戟花序;雄花无花被,仅有枚雄蕊,花丝与花梗间具不明显的关节;雌花常无花被,少数具退化的且不明显的花被;子房3室,每室个胚株;花柱3,常分裂或基部合生;柱头2裂或不裂。 Stebbins认为大戟类的花序苞叶具的特殊的进化意义,是授粉方法逆转的重要证据。他指出大戟属植物虽然是单性无瓣花,但花的周围却有吸引昆虫的蜜腺和彩色苞叶,这说明该属是向由风媒传粉到虫媒传粉的回复。一品红、猩猩草、黄苞大戟、圆苞大戟和高山大戟都具有彩色的苞叶,而其它类群的苞叶在可见光以外波段的电磁波下与其它叶有区别,起到吸引昆虫的作用。 中国大戟届植物中根据是否具有总苞腺体附属物可以分成二个类群,第一个类群具有总苞腺体附属物,包括地锦草亚属和美洲大戟亚属,第二个类群不具的总苞腺体附属物,包括大戟属剩下的种。总苞腺体数目在大戟属的亚属划分和组的划分上有重要意义。一品红亚属腺体常常枚,少为2—3枚。其中一品红具有一枚腺体,海南大戟具有稳定的3枚腺体。乳浆大戟亚属中泽漆组、矮大戟组、欧亚大戟组腺体4枚,而中亚大戟组腺体5枚。 总苞腺体的形状通常被视为大戟属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之一。很多学者在进行大戟属植物的分类时,都很重视总苞腺体的类型,一些新种、新组就依腺体的形状而建立。大戟属腺体在通常情况下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确实可以作为分类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些类群,其腺体性形状却表现了复杂的变异。 蒴果,成熟时分裂为3个2裂的分果爿(极个别种成熟时不开裂);种子每室枚,常卵球状,种皮革质,深褐色或淡黄色,具纹饰或否;种阜存在或否。胚乳丰富;子叶肥大。 五、新疆的大戟属植物 本文按着最新志书出版年份,以沈观冕先生的《新疆植物志》第三卷大戟科收录情况为依据,将新疆种类记述如下,与《FloraofChina》有别的,在记录中做以提示。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顶芽不发育;叶对生,基部不对称,具托叶;杯状聚伞花序聚生或单生,无伞幅;腺体具花瓣状附属物;种子无种阜。 、地锦EuphorbiahumifusaWilld.exSchlecht. Note:一年生草本,根纤细。茎匍匐,自基部以上多分枝,偶而先端斜向上伸展,基部常红色或淡红色,被柔毛或疏柔毛。叶对生,矩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偏斜,略渐狭,边缘常于中部以上具细锯齿;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有时淡红色,两面被疏柔毛。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陀螺状,边缘4裂,裂片三角形;腺体4,矩圆形,边缘具白色或淡红色附属物。雄花数枚,近与总苞边缘等长;雌花枚,子房柄伸出至总苞边缘;子房三棱状卵形,光滑无毛;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三棱状卵球形,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花柱宿存。种子三棱状卵球形,灰色,每个棱面无横沟,无种阜。花果期5-0月。 生于山间谷地、砾石山坡、荒地、路旁沙地等。产于新疆各地;我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俄罗斯、日本、朝鲜、蒙古、哈萨克斯坦、欧洲也有分布。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治肠炎、痢疾、咯血、尿血、便血等症。 2、灰地锦EuphorbiacanescensL Note:一年生草本,植株匍匐,密被短柔毛而呈灰色。茎二歧分枝,密集具叶。叶质较厚,近圆形或倒卵形,全缘或有软骨质的钝齿,顶端钝或略凹缺,基部偏斜,明显不对称,两面或仅背面被白色长毛,常沿叶中间紫红色,有短柄;侧枝上的叶小,按长度与枝上节间相等或稍长;托叶小,钻形,膜质。杯状花序单生于叶腋,在顶端彼此靠近;总苞陀螺状,里面有密毛,外面被稀疏的柔毛,沿缘的裂片长圆形;蜜腺4,三角状长圆形,淡黄色,具白色或粉红色花瓣状的附属物,附属物圆形,全缘或具齿,宽于蜜腺的.5-2倍;花柱3,很短,分离,先端2浅裂。蒴果卵形或圆状卵形,有3沟,分裂果瓣背面钝龙骨状突起,被白色柔毛,有短梗。种子宽卵形,具4钝棱和不均匀的横皱纹,灰色或灰白色,无种阜。花果期5-8月。 生于平原荒漠和低山含砾石的黏土山坡、冲沟以及田间。产于新疆托克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班牙。 本种为沈观冕先生于年发表的新纪录种,《新疆植物志》有收录,《中国植物志》及《FloraofChina》未收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pinhonga.com/yphxt/2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宵花一品红鲜花店火爆预定中
- 下一篇文章: 花语历史仙客来花语和种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