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Chilly

奋斗在教育前线的写作者丨喜欢玩小众的地方,吃隐匿的美食丨梦想是永远吃不停,长不胖

责编丨石婉嘉

武汉这座城市的苏醒,从一顿鲜美浓烈的早餐开始。

食神蔡澜先生说:“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但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武汉的早餐,是不同于广州那样颇有些隆重的“早茶”。

在武汉,一笼重油烧麦,一杯清花蛋酒,就能算上是一次味觉的苏醒。

传说中的武汉“过早”天不重样,有这么神奇?

武汉早餐的分布,通常以片状集中。在学校、居民楼附近通常能聚集大批早餐店,他们在不大的天地里制作着舌尖上的美味。

这条街位于硚口区仁寿路,对面是26中、63中,医院、两所小学,周围居民楼林立。

相比著名的万松园、硚口路,这里算得上是武汉人自己的早餐一条街。

每天清晨,这里将成为一个巨大的中转站,从居民楼匆匆奔向早餐店的白领们和从四面八方赶来上学的孩子们,将在此开始一天的生活。

我们就以以一星期为周期,开启仁寿路早餐测评。

-「DAY1:一品红牛肉面」-

-“后面的,要莫斯(什么)?”

-“来,佐料自己加,把店(放点)葱,香些。”

老板麻利地下面(粉)到沸腾的老骨汤,老板娘一碗一碗加牛肉,加卤水。

从生面下锅到成为成品,1分钟不到。也难怪这家小店一天几千碗的奇迹。

劲道的生面,卤透味的牛肉,在忙碌的清晨能吃到这样一段火辣的牛肉面,也不失为一种薄幸。

不过,据众多食客反馈,这家相比万松园金焱家来说,汤底普通清淡了些。

-「DAY2:一品红面窝」-

开在一品红旁边的面窝店,应该是一品红开发出的产业链,毕竟老武汉人都知道,有面窝的热干面才叫享受。

做面窝的勺很独特,一般来说,中间微微凸起,周围下陷,这样炸出的面窝会形成越靠近中心,越薄脆;越接近周边,越松软。

这样不同的口感相替出现,着实是一种享受。

曾经问过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什么武汉人总喜欢热干面加面窝,他当时说,武汉人总觉得热干面像少了点什么,多一个面窝,感觉“这个早过的蛮得实”。

-「DAY3:街口无名油饼」-

并不是只有在店里享用的才叫美食,老婆婆街口油饼就是代表。

临近中午,排队的人群渐渐散去,周围的写字楼陆陆续续有不少白领出来继续在这里寻找午餐的生活方式。

“来一个油饼,葱多一点。”

婆婆拿起擀面杖唰唰两下,撒上葱花,入锅油炸,“噗呲”一声,面团迅速在油锅里炸开,白领们拎着一碗牛肉面,等待着油饼的出炉。

一口咬下,香脆留香,有点像“妙脆角”的口感,接下来就是葱香包裹着馅料在味蕾间游弋。

会吃的人会把油饼泡在牛肉面里,到似软非硬的时候,是油饼吸收了最多了汤汁的时候。一口咬下,幸福得陶陶然。

-「DAY4:巷边炸炸摊」-

现在想找寻欢喜坨的痕迹,太困难。只有街上的流动摊点才能窥见它的影子,不过超过10点,欢喜坨就难觅踪迹了。

现在炸炸摊大多会把欢喜坨当成“副业”,基本上会以油条、油饺、苕面窝为主(一不小心又透露了好多过早)。

大多数武汉人喜欢把欢喜坨称为金胖子,被它吸引,实在是它满腹芝麻的外表让人想咬下口去。

如果再外加一份糊米酒,这个早餐就舒服了。话说糊米酒也是武汉“过早界”的传奇,它的变形有多种:清酒、蛋酒、糊米酒,都是以米酒为原料,鸡蛋打进去,做成稠度不同的“汤”,成为一碗热干面的绝配。

-「DAY5:德润福烧麦」-

它是连锁店。

但品质真的很赞,汉口三镇大约有5家左右,但每天早上这里都是整屉整屉的售空,还有一些老人会特意赶来买包好未蒸的烧麦,带回家蒸着吃。

这家烧麦的最大特点继承了武汉人喜欢重口味的传统,用胡椒、香菇、重油包制而成。

里面虽然包的是糯米但是糯米完全和香菇融为一体,胡椒的香味扑鼻而来,入口后还会有辛香麻辣的余味,这时再来一碗蛋酒,又是绝配(至此能看出蛋酒在武汉人的过早世界里有多么重要了)。

五天的测评华丽丽的结束了,但其实对于武汉人来说“过早”是一个隆重的仪式,不管是热干面还是糊米粉,这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说不可或缺也稀疏平常。

那么,网传的天早餐不重样靠谱吗?

答案是:靠谱,武汉小吃的门类众多,从油炸类、汤水类、热干系类到从各地传承来的重庆小面、上海生煎、江浙汤圆……在武汉统统能看到创新的痕迹。

每个经营着早餐摊的人,都知道早餐对于一天的意义,当他们饱含着热情与希望,制作着食物的同时,食物也以同样的美味回馈着他们的付出。

“好吃佬”武汉人在自己的“过早”世界里,“一粉一面,踏风尘,足以”。

过早去哪

仁寿路早餐老街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
北京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pinhonga.com/yphhy/1219.html